大学生找工作难,找对口工作更难。据相关数据显示,全国历届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对口率最高仅在三成左右,绝大多数大学生毕业后从事的第一份工作与专业方向不对口。有就业指导师指出,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不妨跨专业找工作,只要努力学习、克服心理恐惧,一样可以在人生职场上有一个精彩的职业生涯。
目前是高中毕业生填报高考志愿的关键时期。全球职业规划师马菽弦老师建议在高考填报志愿前应该为学生做个CareerSky高中生升学指导系统的测评。CareerSky高中生升学指导专家系统是中国第一个从就业和发展即职业规划的角度来指导高中生专业选择和填报志愿的系统 ,由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心理所的近20名硕士、博士4年时间研发成功。CareerSky高中升学指导系统通过学生对近200道精选题的回答,获得一份30至40页的指导报告,经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30万高中生使用体验,满意度为87% ,是新浪、搜狐、网易、中青在线等知名媒体的指定测评工具;美国职业发展机构权威认证(NBCC),中国教育部十一·五研究课题《职业定位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中的应用价值》的唯一指定研究工具。
在科学的填报高考志愿下,高中毕业生选对了专业就等于选对了职业。在大学期间能学到和自己兴趣匹配的专业,就业时与工作就很对口,并能轻松地在工作岗位上站位脚步。
那么,对于跨专业就业的现象,全球职业规划师马菽弦老师有如下几点建议:
一、全方位的认识、剖析自我。
如果要放弃自己的专业,从事非专业所能的职业,那么就意味着放弃了自己的最大优势。很多人就会面临:我究竟能干什么?我适合干什么之类的问题。而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认识自己。因为只有清楚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气质等特点,才能够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而认识自我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建议通过以下途径完成。
1.征求和自己熟悉的人的意见。通过别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是很多人的做法。可以说别人的眼睛就相当于一面面的镜子,照出了不同阶段和地点关于你的影子。只是这些镜子并不是平面镜,它所映射出来的并不是完全符合真实的你自己。而把这些影子叠加起来,就可以看出自己的基本特征。建议多利用些时间和你的父母、朋友、老师和同学谈一下,听一听他们眼里的你自己。并注意把每个人的看法总结归纳出来。
2.阅读一些关于探索兴趣、爱好、性格等的书籍,了解一些基本的专业知识,明白不同性格、气质的人的特点以及优劣势,清楚一些基本的专业名词和称谓。同时也可以对照着书本内容进行自我探索,自己对自己的性格等特点做初步的分析和认识。这对你了解、认识自己很重要。
3.借助科学的测评工具认识自己。现在有很多种涉及各个方面的科学测试和各种测评软件,在专业的测评人员的指导下或自己按照专业的方法进行测评,并接受专业人士的解释和分析,这样的测评结果更接近真实的自己。相对于前两种方式和途径,这种科学性就比较强,准确率也比较高。是近几年颇受欢迎的自我了解和认识的方式之一。提醒一下的是,不管是哪种测评结果,都只能做为你认识自己的参考,不可以盲目全信,给自己随意贴标签。
二、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方向。
了解和认识自己以后,把自己所有的特征集中起来,对比分析,然后确定自己真正的兴趣。然后再寻求适合自己这种兴趣去向的职业,把这些职业也列出来,一一分析对比,寻找自己最想从事的职业作为重点的目标和对象,其次是自己比较喜欢的、有些喜欢的……
如此排列下来,这样是为了方便自己后面的选择。
三、收集、分析职业信息。
选择好了发展方向,接下来就是进一步的收集职业信息,了解该职业的具体情况,从信息分析自己是否适合。虽然我们置身于信息的海洋中,但是要获取自己设定的目标的信息,就需要我们主动的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整理。常言道“条条大路通罗马”,收集信息也没有可以遵循的标准和规则,只要能得到有效的职业信息即可。在此,根据我国大学生生活环境的特点,我们提供以下几个途径供大家参考。根据搜集资料的方式可以分为静态的资料接触、动态的资料接触以及参与真实情境三种。
1.静态的资料接触:
(1)有目的性的阅读名人传记。
如果确定了自己想从事的职业,就可以了解下该职业最有成就和建树的人,查阅关于介绍他们真实生活和工作的传记。因为与文学作品相比,传记更有详实,更接近于真实的情况,也能提供更有效的职业信息。
(2)利用各种就业信息。
不管你现在是否面临就业,都请你从现在开始留意周围各种形式的招聘信息,学会通过这种途径搜集自己需要的职业的信息。生活中每天都能从报纸、电视、招聘会上见到各种各样的招聘信息,这些招聘信息一般都会注明所找岗位的要求、薪资情况。你可以把自己感兴趣的职业的信息搜集、整理起来,形成一个该职业当前最基本的资料。因为这些来自于招聘单位的信息,最能反映当前该职业的行情,对你在职业的选择上会有很大的帮助和参考作用。
(3)听取各种职业指导报告会。
由于就业压力及各方面的问题,很多高校都会请些职业规划师或者比较典型的一些职业人士去高校给学生做报告、开讲座,这些专业人士会针对学生的情况提供些职业信息,并且对学生的问题给出比较确切的回答。所以,只要有机会就多去听些这类的报告、讲座,不仅可以增加自己的职业信息量,而且这种信息的质量一般也是比较高的。
(4)通过亲戚、朋友搜集职业信息。
利用你的人际关系,包括亲戚、朋友、同学等各种关系,帮助你留意、打听有关的职业信息。注意,我们这里的关系并不是不正当的手段,而是合理合法的利用自己的人脉。因为通过这种途径不仅能给你提供你到该职业具体而细微的信息,同时也可能会给你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
2.动态的资料接触:
(1)访谈生涯人物。
生涯人物访谈,选择一个在职的对象,对他/她进行采访,了解该岗位的实际工作情况,判断你是否真的对该工作感兴趣。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更好的了解该职业的确切信息,另一方面也可以借鉴别人的职场历程和经验来设计、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途径,提高成功的效率。通过这访谈不仅可以让自己以其它的途经收集到的职业信息得到确定和检验,而且这种面对面的交流和访谈也可以近距离的了解这些工作者内心的感受和体会,更近的走进该职业。
(2)尝试性参加各种形式的招聘会和面试。
不管你是否现在要毕业求职,你都可以尝试性的去参加自己喜欢的职业的招聘。只要有机会,你就可以和那些招聘人员面对面的沟通、了解下他们期望应聘该职业的人员具备什么素质,然后再告诉他们你当前所具备的素质和优势,从而找到自己存在的差距。另外,专业的招聘人员一般也能比较敏锐的发现你的潜力和不足,那样你得到信息就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参与真实的情境:
①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与实习兼职。
要想真正的了解一个职业,最好的办法就是亲自去体会。而对于在校的大学生来说,参加社会实践和各种形式的实习和兼职,是最好的选择!当然,所做的应该是经过选择之后于自己想从事的职业相符或者相关的。这种不同于正式就业的体会方式,不仅可以帮助你更清楚的认识到该职业是否真的适合自己,也为自己以后真正从事该职业积累了经验和感悟。
②职业体验。
职业体验,是指大学生结合专业特点和自己的职业兴趣,以职业了解、体验为目标,通过对自己希望从事的职位、岗位的了解、观察、体会,深入客观地认识该职位、岗位。职业体验的内容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对该职位、岗位工作具体内容的了解;一是对该职位、岗位对人才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认识。
通过职业体验,可以增加大学生对职业的深入了解,并根据职业体验的结果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做该职位。
当我们搜集到尽可能多的职业信息后,还必须对职业信息做出科学地分析。对职业信息的正确理解必须与自我意识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全方位地了解当前整体就业环境和就业趋势、各行各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自己面临的一些就业机会以及自己应该走什么样的职业发展途径和道路。
四、制订计划,付诸实践。
当你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职业信息并进行归类分析后,你会发现你的职业目标变得越来越清晰。你知道哪些职业是你期望的,哪些是不能满足你的需求的。然后针对自己的目标制定职业发展目标和计划,也就是做一个职业规划。计划做的越详细越好,内容必须包括你打算开始从什么职业做起,大概多久做到什么程度,具备什么能力。紧接着你的职位目标,还有你能力训练目标,计划年限等等。这样虽然你在跨专业就业,但是却并不是盲目和冲动的,也不是由于现实被动的,而是有计划、有目标的。计划制定后,虽然在现实中可能会有种种的可能和情况,但是你只能根据情况不断的完善自己的计划,而不能半途而废,让自己陷入一片混乱的生活中。
以下是关于跨行业就业的个人成功案例
A 师范生转型“变身”工程师
小牟是某师范大学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物理学07届的本科毕业生,教育世家的家庭背景使她从小就树立了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理想。根据小牟所读专业的就业方向,大学毕业后理应从事物理教师方面的工作,但从近期了解的就业情况看来,她发现,要做个物理教师并不容易。“有的学校,进去当教师还得靠关系;有的学校却不招女生,标明‘男生优先’……”愈是临近毕业,小牟愈清楚认识到梦想与现实之间有巨大落差。这时,她把眼光投向了非师范类的就业岗位。
在找工作期间,小牟了解到一家空调集团的国际公司招聘懂英语的技术工程师,小牟向企业投了简历,凭借自己扎实的物理专业知识以及大学英语六级证、不错的雅思成绩,她成功进入企业。在入职至今的短短两年中,小牟出色的工作表现受到上司赏识,还被派到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地公干;此外,原角色仅是技术工程师的她,现在还身兼公司市场部要职,负责集团的部门产品推销项目。
谈及自己的“转型”,小牟从来没后悔放弃教师职业,来到企业“打工”。“两年间,我的人生每一天都没有浪费,工作不断遇到新难题,让我无时无刻都要学习、调整、进步。有时我在攻克变频器技术问题,有时我又跟国外客户协商采购价格。”在小牟看来,在目前的工作岗位上奋斗,与成为一名“桃李满天下”的人民教师一样有成就感。
B 医科毕业 “阴差阳错”当记者
“事实上,医学专业毕业后从事媒体方面的工作,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突兀。”小羽在大学期间学的是医科专业,但毕业后从事的却是媒体方面的工作。从事当前这份非专业对口的工作,她并没有受跨专业的影响,经过多年的打拼,她已成为了报社的中层干部。
谈及大学毕业后找工作的经历,小羽表示,当年自己陪着几名医科专业的同学,来到蓉城某报社应聘健康版的专刊编辑一职,“当时,身边的几位同学才是来应聘的主角,我仅仅是来‘陪考’的,所以自己的简历资料准备得并不充分。但面试结果却出人意料,在校当学生会干部的同学,竟没能入围,自己倒是成功通过了面试!”原来,面试官“相中”小羽曾在相关报业集团的实习经历,这次专业方向以外的实习经历,成为她被成功招聘的关键因素。
记者了解到,她在报社专刊部当编辑的时间其实并不长。在工作期间,领导发现她竟是当记者的“好苗子”——小羽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大胆的创新思维,正是一名专刊记者所需具备的“必要条件”。于是,报社把小羽调派到采编部门,担任卫生医疗线上的跑线记者。依托自身的医科专业背景,小羽的工作能力很快显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理学最新医学成果……报纸版面上总少不了她采写的新闻报道。
回想当年入职新闻单位以及多年来的工作经历,小羽多少还是觉得有点“阴差阳错”。但她坦言:毕业后,若是单纯当医生或是成为非卫生医疗线上的记者,自己未必是行业内最棒的。但正是因为自己的学科与工作性质有交叉点,个人综合能力一下就发挥出来了。
C 学工科却喜欢当美编
工科出身的大学生,毕业后五年一直从事着专业对口但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在一次面试过程中,却觅得一份跨专业且感觉良好的美编工作。这是发生在小林身上的真实故事。
小林是一名工科大学生,毕业后就进入了专业对口的岗位。“尽管能在自己熟悉的行业里面工作,但我还是干得不愉快。”小林向记者坦言,在毕业后的五年间,自己就已经换了三份工作,每一份工作都是与大学专业对口,但每份工作干的时间都不超过两三个月。小林表示,自己无法适应专业领域上的这几份工作,他一直怀念上学时的文娱生活。“我小学时就喜欢画漫画,每天闲时都涂涂画画的。到了大学,我继续延续着美术的兴趣,在美术社团是骨干成员,同时还是校内摇滚乐队的主唱,郑钧来我们学校演出我还为他做过海报设计呢!”
一次偶然的机会,小林应聘一家出版社的美术编辑职位。面试时,用人单位基本没考虑到他的大学专业背景,倒是被他自小积累的漫画作品以及美术天赋所吸引。出版社马上通过了面试,并且对小林试用了一个月后就正式录用。现在,小林负责出版社的版面编排、美术设计以及部分文字编辑工作。工作即娱乐,小林对当前的工作非常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