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处新

杏林讲坛——第六期第一讲

2019年09月20日 19:26 点击:[]

2019年917日晚7点杏林讲坛系列讲座第六期第一讲——“谈谈中医”主题讲座在3317教室如期举行。本期讲座由共青团半岛手机版官网登录 委员会主办,大学生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承办,我们有幸请到了王建国老师作为主讲人

王建国老师是医学博士,副教授,中医诊断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皮肤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诊断学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皮肤科专业委员会会员,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主持多项省级课题,主编著作十余部,发表论文20余篇。在本次讲座中,王老师从非典疫情引入,使我们感受了病魔的恐怖和医学进步的重要性,点明了中医在该病例治疗过程中,对提高治愈率和减少后遗症起到的、与西医不分伯仲的作用。中医在实践病例中的独特价值和作用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老师正在为同学们讲解中医的重要性

随后,王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医学模式的概念以及何为中医模式,贯通古今、纵横中西,比较古今中西医的异同。他播放了一个趣味视频,通过美国大夫肯定中医,表达了自己看重西医也强调中医的观点。面对当代中国社会中某些质疑中医是“玄学”而非“科学”的呼声,王老师举了薰衣草治疗烧伤的例子:对于烧伤治疗,薰衣草并没有可以提炼出来的具体某一种或几种有效物质,但是它整个植株和组方在一起就可以起作用。王老师还指出了中西医的关键区别:西医注重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其病情研究是生物学变量的表示、其疗程精确化规范化;中医是实践经验的智慧结晶,它讲究整体性,往往是整个植株和组方共同作用,因人而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难以在西医体系中被度量。王老师说,用西医来评判中医,就像用英文来解读汉语一样盲目。中医、西医本建立在两种不同的世界观下,不属于同一个理论层次,它们应该相互学习而非相互诘难。只要能治好患者,不分中医西医都是人类智慧结晶。



老师正在传授知识

紧接着,王老师拿出辨证论治/辨证施治的专业知识,教大家“望、闻、问、切”。他着重强调“问诊”讲授代表患者主观感受的“症状”和代表患者客观感受的“体征”之间的关联,由此得出病因、病位、病性、病势,再动静结合、四诊合参,从而完整地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治疗。他开玩笑说,“辨者”不是讲出来的,是扎扎实实下功夫“辨”出来的,以此来鼓励同学们好好学习,将来以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成为一位优秀的辨者。

说到学习中医,王老师将心得倾囊相授:首先,注重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其次,注重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最后,强化临床实践与技能的训练。他不强调先后顺序,既提醒同学们扎实理论基础又建议同学们寻找实际运用的机会。多背书,哪怕先记下来再理解,有选择的看书,形成概念,初学者可从王老师主编的《国医大师验方集》开始。学一点用一点,并且尽早开始临床实践。王老师还表示了帮助同学们的无限热情,与大家约定,他将背完300个处方者推荐老师,让同学们得以跟诊实践

谈及生命与生活,王老师立刻语重心长起来,他叮嘱同学们注重培养自己好的人格品格,心存善良,爱护患者。也要爱护自己,调整身体和心情,他笑言:“我的中诊你可以挂科,但是你自己的身体和心理不能挂科!”王医生鼓励大家制定目标,踏实学习:“现在先别急着自拍发朋友圈,五年后坐诊,每天治好一个病人再发朋友圈嘛!”

讲座期间,王老师结合小视频和图文,深入浅出地讲解、幽默风趣地开玩笑、对中西医发展现状侃侃而谈、给予在座同学勉励,大家在欢欣愉悦的气氛中深入了对中医的认识、增添了对中医的喜爱、激发了学习的信心。九时许,同学们现场提问完才不舍地离开,本期杏林讲坛圆满落幕。

上一条:“健康百家讲坛”之——中医说亲子关系
下一条:杏林讲坛第五期第四讲

关闭

版权所有:半岛手机版官网登录 科技处
技术支持:西安恒远翼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