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
曾嵘,等
目录
暂无搜索结果
1 课程简介
2 课程章节
2.1 第一章 绪言
2.1.1 一、药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2.1.2 二、药物与药理学的发展史
2.1.3 三、药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新药开发
2.2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2.2.1 第一节 药物基本作用
2.2.2 第二节 量效关系与构效关系
2.2.3 第三节 药物作用机制
2.2.4 第四节 药物与受体作用
2.3 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2.3.1 第一节 药物的跨膜转运
2.3.2 第二节 药物体内过程
2.3.3 第三节 药代动力学基本概念
2.4 第四章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2.4.1 第一节 机体因素
2.4.2 第二节 药物因素
2.4.3 第三节 环境因素
2.5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2.5.1 第一节 概述
2.5.2 第二节 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与受体
2.5.3 第三节 传出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
2.5.4 第四节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基本作用方式与分类
2.6 第六章 胆碱受体激动药
2.6.1 第一节 M、N胆碱受体激动药
2.6.2 第二节 M胆碱受体激动药
2.6.3 第三节 N胆碱受体激动药
2.7 第七章 抗胆碱酯酶药
2.7.1 第一节 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
2.7.2 第二节 难逆性抗胆碱酯酶药
2.7.3 第三节 胆碱酯酶复活药
2.8 第八章 胆碱受体阻断药
2.8.1 第一节 M胆碱受体阻断药
2.8.2 第二节 N胆碱受体阻断药
2.9 第九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2.9.1 第一节 α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2.9.2 第二节 α、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2.9.3 第三节 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2.10 第十章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2.10.1 第一节 α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2.10.2 第二节 α、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2.10.3 第三节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2.11 第十一章 麻醉药
2.11.1 第一节 局部麻醉药
2.11.2 第二节 全身麻醉药
2.12 第十二章 镇静催眠药
2.12.1 第一节 苯二氮卓类
2.12.2 第二节 巴比妥类
2.12.3 第三节 其他镇静催眠药
2.13 第十三章 抗癲痫药与抗惊厥药
2.13.1 第一节 抗癫痫药
2.13.2 第二节 抗惊厥药
2.14 第十四章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
2.14.1 第一节 抗帕金森病药
2.14.2 第二节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
2.15 第十五章 抗精神失常药
2.15.1 第一节 抗精神病药
2.15.2 第二节 抗躁狂症药
2.15.3 第三节 抗抑郁症药
2.16 第十六章 镇痛药
2.16.1 第一节 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
2.16.2 第二节 人工合成镇痛药
2.16.3 第三节 其他镇痛药
2.17 第十七章 中枢兴奋药
2.17.1 第一节 主要兴奋大脑皮层药
2.17.2 第二节 主要兴奋延髓呼吸中枢药
2.18 第十八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2.18.1 第一节 解热镇痛抗炎药
2.18.2 第二节 抗痛风药
2.19 第十九章 利尿药与脱水药
2.19.1 第一节 利尿药
2.19.2 第二节 脱水药
2.20 第二十章 抗高血压药
2.20.1 第一节 概述
2.20.2 第二节 常用抗高血压药
2.20.3 第三节 其他抗高血压药
2.20.4 第四节 抗高血压药的应用原则
2.21 第二十一章 抗心律失常药
2.21.1 第一节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基础
2.21.2 第二节 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机制和分类
2.21.3 第三节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2.22 第二十二章 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2.22.1 第一节 调血脂药
2.22.2 第二节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2.23 第二十三章 抗心绞痛药
2.23.1 第一节 硝酸酯类
2.23.2 第二节 β受体阻断药
2.23.3 第三节 钙通道阻滞药
2.23.4 第四节 其他抗心绞痛药
2.24 第二十四章 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药
2.24.1 第一节 概述
2.24.2 第二节 常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药
2.24.3 第三节 其他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药
2.25 第二十五章 作用于血液系统的药物
2.25.1 第一节 抗凝血药
2.25.2 第二节 纤维蛋白溶解药
2.25.3 第三节 抗血小板药
2.25.4 第四节 止血药
2.25.5 第五节 抗贫血药
2.25.6 第六节 血容量扩充药
2.26 第二十六章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2.26.1 第一节 平喘药
2.26.2 第二节 镇咳药
2.26.3 第三节 祛痰药
2.27 第二十七章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2.27.1 第一节 抗消化性溃疡药
2.27.2 第二节 消化功能调节药
2.28 第二十八章 子宫平滑肌兴奋药与抑制药
2.28.1 第一节 子宫平滑肌兴奋药
2.28.2 第二节 子宫平滑肌抑制药
2.29 第二十九章 自体活性物质及其影响药物
2.29.1 第一节 组胺与抗组胺药
2.29.2 第二节 5-羟色胺类药与阻断药
2.29.3 第三节 其他影响自体活性物质的药物
2.30 第三十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
2.30.1 第一节 糖皮质激素类药
2.30.2 第二节 盐皮质激素类药
2.30.3 第三节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与皮质激素抑制药
2.31 第三十一章 甲状腺激素与抗甲状腺药
2.31.1 第一节 甲状腺激素
2.31.2 第二节 抗甲状腺药
2.32 第三十二章 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
2.32.1 第一节 胰岛素
2.32.2 第二节 口服降血糖药
2.32.3 第三节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药
2.33 第三十三章 性激素类药
2.33.1 第一节 雌激素类药与雌激素受体阻断药
2.33.2 第二节 孕激素类药
2.33.3 第三节 雄激素类药与同化激素类药
2.34 第三十四章 调节骨代谢与形成药
2.34.1 第一节 骨矿化剂
2.34.2 第二节 骨吸收抑制剂
2.34.3 第三节 骨形成刺激剂
2.35 第三十五章 抗病原微生物药概论
2.35.1 第一节 概述
2.35.2 第二节 抗菌药作用机制
2.35.3 第三节 耐药性
2.35.4 第四节 抗菌药的合理应用
2.36 第三十六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2.36.1 第一节 喹诺酮类
2.36.2 第二节 磺胺类
2.36.3 第三节 其他合成抗菌药
2.37 第三十七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2.37.1 第一节 概述
2.37.2 第二节 青霉素类
2.37.3 第三节 头孢菌素类
2.37.4 第四节 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
2.38 第三十八章 大环内酯类与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2.38.1 第一节 大环内酯类
2.38.2 第二节 林可霉素类
2.39 第三十九章 氨基糖苷类与多肽类抗生素
2.39.1 第一节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2.39.2 第二节 多肽类
2.40 第四十章 四环素类与氯霉素类抗生素
2.40.1 第一节 四环素类
2.40.2 第二节 氯霉素类
2.41 第四十一章 抗病毒药与抗真菌药
2.41.1 第一节 抗病毒药
2.41.2 第二节 抗真菌药
2.42 第四十二章 抗结核病药与抗麻风病药
2.42.1 第一节 抗结核病药
2.42.2 第二节 抗麻风病药
2.43 第四十三章 抗寄生虫病药
2.43.1 第一节 抗疟药
2.43.2 第二节 抗阿米巴病药与抗滴虫病药
2.43.3 第三节 抗血吸虫病药与抗丝虫病药
2.43.4 第四节 抗肠蠕虫病药
2.44 第四十四章 抗恶性肿瘤药
2.44.1 第一节 抗恶性肿瘤药的药理学基础
2.44.2 第二节 常用抗恶性肿瘤药
2.44.3 第三节 抗恶性肿瘤药的应用原则和毒性反应
2.45 第四十五章 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
2.45.1 第一节 免疫抑制药
2.45.2 第二节 免疫增强药
2.46 第四十六章 生物技术药物
2.46.1 第一节 细胞因子
2.46.2 第二节 疫苗
2.46.3 第三节 其他生物技术药物
3 教学内容
4 教学方法
5 教学资源
6 教学大纲
6.1 中医学教学大纲
7 教师队伍
7.1 新建课程目录
第三十八章 大环内酯类与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上一节
下一节
选择班级
确定
取消
图片预览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