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时代要求,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客观需要。新形势下,高校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高质量就业。
深化“大改革”,作出高等教育的时代回应。一要更加注重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主动适应国家战略需求,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紧密对接,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跨学科学习、校内外协同。二要更加注重产学研用结合,鼓励企业以兼职师资、市场、资金和技术资源等全方位参与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校企协同育人、联合创新和共同创业。三要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创新性实践,丰富实践教学方法,实行弹性学制,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化制度等。四要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健全多方协同工作机制以及师生共创激励机制,统筹协调创新创业资源,实施创新创业一揽子工程,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支持“双创”育人的格局。
建设“大课程”,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一要深化“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把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评价标准。二要加强“双创”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与投资公司、科技园合作联合开设创新创业项目和课程,注重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最新理论、技术和实践等内容的融合。三是推进“两个课堂”融合。以第一课堂为主阵地,开设创新创业相关通识核心课和公选课程;以第二课堂为实践育人载体,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创业训练营、项目路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同时,构建由“专任教师、客座讲师、创业导师、创投导师”组成的“双创”导师队伍,聘请创新创业成功典范、知名企业高管及优秀校友担任企业导师,在科技前沿和行业经验等方面给予学生实际的指导。四是推进“双创”教育教学方式融合。大力推进创新创业虚拟实验平台、专业实验室、实训平台建设,鼓励学生以科技创新作品、创新实验和创业项目等形式申请学分和毕业。鼓励教师用最新科研成果反哺教育教学,以合同转让、作价入股和自主创业等形式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带领学生协同创业。
搭建“大平台”,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产业需求融合。一是以科技竞赛搭建“双创”的孵化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类竞赛,鼓励参赛学生提出创新创业项目,投入创新创业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二是以校企合作搭建“双创”的畅通平台。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学科专业优势,与其他高校、地方政府、企业科技园等联合成立创业型大学联盟,以产学研项目为载体,让学生深度参与科技园、经开区的生产一线,并建立“团队+项目+基地+转化+运用”的新模式,加强大学生团队和企业的直接接触,进一步拓宽成果转化渠道,推动创新创业成果从“赛场”走向“市场”,实现校—政—企“三向奔赴”。三是以基地建设搭建“双创”的实践平台。高校要有意识、有重点地投放和引进项目,建立现代产业学院、创新孵化基地、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等供学生实践孵化,引导学生聚焦“研发+转化+孵化+产业化”,参加实习见习,参与初创企业实际工作,积累创业实战经验,加速推进创新创业项目,形成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相互贯通的生态体系。四是以社团活动搭建“双创”的宣传平台。成立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社团,组织开展创新创业讲座、创业计划大赛、主题设计大赛、知名企业家进校园等活动,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