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手机版官网登录 医学院成立于2011年,学院始终紧紧围绕大学“质量办学、特色办学、开放办学”办学理念,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经过多年建设,现设有12个教研室和2个教学实验室、1个科研实验室、3个行政科室。学院一向注重师资队伍建设,现共有教师266人(其中临床课老师130人,基础课老师136人)。136位基础课老师中专业老师91人、实验员21人、辅导员15人、行政人员9人;教授14人、副教授29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21人。
学院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共设有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技术3个本科专业,分别于2004年、1993年、2007年开始招生。学院优势学科明显,三个本科专业有1个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临床医学)、2个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医学影像学和医学检验技术),教育教学成果显著。
学院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3门、名师空间课堂1门、精品课程1门;拥有湖南省实践教学示范中心1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2个、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1个;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1个;拥有校级“十四五”双一流建设一级学科1个。
学院切实推进科教融合。近三年学院获国家级、省级科研、教学项目56项;获省厅级教学、科研成果奖励19项(含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主编、副主编规划教材、行业规划教材20部;发表SCI论文73篇,CSCD论文47篇;获批发明专利10项。
一、发展与定位
1、学院办学定位
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以国家发展战略和湖南省“三高四新”发展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医学专门人才”目标任务进行办学。根据学校整体发展目标,实现从“教学型”学院向“教学研究型”学院转变。学院积极适应新医科发展要求,深化基础医学研究,特别在从病理学等学科角度对泛血管疾病、肿瘤、肾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及中医药防治的研究领域,取得成果、凝练特色和优势、推动理论和技术创新,培养和造就一支基础扎实、思维活跃,有创新精神的医学人才队伍。
2、人才培养定位
学院以临床医学专业建设为龙头,从立德树人、教育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育教学方式、实践教学、科教融合、创新思维培育等方面改革创新,探索医学人才培养新模式,争取至2035年,把临床医学打造成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新医科专业。
学院积极探索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多主体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加强产教融合、医教融合、院院协作,走专业内涵式发展道路。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规划,进一步完善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划好分阶段学习任务和专业实践训练模块,培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教学成效
1、升学就业情况良好
近3年,学院共培养1707人,一次性毕业率为98.71%,一次性学位授予率为98.71%,初次就业率为87.32%,升学率37.43%。
近年来,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平均分均高于全国和本地区平均分,近三年总通过率均高于全国和本辖区内高校平均通过率2~5个百分点。
2、社会评价满意度高
《半岛手机版官网登录 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较高,达到100%。其中,“非常满意”的用人单位占56.00%,“满意”占20.00%,表明毕业生基本都能够获得社会的认可。从学生就业单位规模看,学生就业单位大部分是1000人以上的较大型企业,说明学校毕业生大部分获得大型成熟企业认可;从用人单位性质看,学生就业方向多样化,其中占比最高的是“外(合)资企业”为32%,其次是“事业单位”占比28%。
3、学生自我评价满意度较高
通过调查学院学生(毕业生与在校生)对学习与成长的评价发现,近九成受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感到满意。在学生学业方面,超过七成的受访学生参加了所有可选课程,超过八成的受访学生通过了全部科目考试。同时,近九成受访毕业生表示对自己的学业总体情况感到满意。另外,学院从15个指标角度调查了受访学生对于自身成长的满意度。结果显示,所有指标的满意度均超过了90%。其中,受访者对于自身道德品质、政治素养、适应环境能力的满意度位列前三。
三、亮点与特色
(一)以“党建+”思政育人工作为统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学院以党建+思政、党建+科技、党建+文化、党建+实践为基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构建思政育人新体系。
举措一:党建+思政育人,构建四位一体育人模式
学院通过“明德 启智 润心 筑梦” 医学生成长协同育人主题思政教育模式,构建“因人制宜+人人育人,因事制宜+事事育人,因时制宜+时时育人,因地制宜+处处育人”的“四聚焦+四联动”思政育人格局,培养“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理想信念与精神力量、人文素养与中医情怀、社会贡献与岗位胜任力”深度融合的高质量医学人才。
举措二:党建+课程建设,落实文化引领育人成效
学院以省党代表卢芳国教授履职为契机,创新性提出“党建工作引领课程建设”的改革理念,首创党代表工作室,建立以《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育部课程思政为代表的系列课程,构建课程思政铸魂育人体系,促进优秀医学人才培养。
举措三:党建+民族团结,凝聚师生合力共促成长
学院始终牢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使命担当,全力搭建优秀党员-少数民族学生结对活动的平台。近三年,累计结对83对,其中16名少数民族学生被发展为中共党员,团结200余名学生党员志愿者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全方位互助服务,学业辅导、成长辅导达1000余课时,有效厚植了各族学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唇齿相依”的情感根基。
(二)以“一核心四融合”育才为导向,构建新医科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构建了以岗位胜任力 为核心,通过医学与思政教育相融合、临床与基础融合、专业学习与科研创新融合、西医与中医融合,实现培育“思想素质高、专业基础实、临床技能强、科研能力突出、中医情怀深”的高素质医学科学人才。
举措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升本科教育教学成效
在夯实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学院更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自主学习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充分利用学校中医药学的优质资源,进一步促进学科交叉融合,进行课程重构与整合,丰富专业内涵,凝练专业特色。
举措二:全面推进协同育人,形成人才培养质量合力
(1)以学生为中心,构建科教融合、学研相济的协同育人教育教学工作体系。如指导本科生参与科研创新及学科竞赛、科研成果反哺教学,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2)虚实结合、学训并重,着力提高医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开展虚拟仿真综合训练、临床技能大赛,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3)以生为本,访企拓岗,不断满足人才培养的新需求新期待,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人才培养提质增效。
(三)以科技创新科教融合为抓手,激活教育教学发展新动能
举措一:数智赋能,精准教学
学院积极运用“翻转课堂”、PBL、CBL、TBL、RBL、小组讨论、读书报告、知识图谱等教学方法开展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运用疾病为中心的整合医学理念开展整合式教学、运用数字赋能医学、智慧教室开展虚拟教研室活动,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举措二:科教融合,探索创新
学院将科学研究融入专业培养,构建课程、科创活动与科研实践“三位一体”系统性培养机制,激活科研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将课程教学融入科研思维,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科创活动培养科研素养,激发学生科研兴趣、提高创新能力;通过挑战杯、互联网+等科研实践提升科研水平,实现成果转化。
(责编:闫丽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