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评估·学院巡礼】走进第一中医临床学院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12日文:来源 :中医临床学院

第一中医临床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始建于1963年,是七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七所中医医院之一,湖南省首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全国省级示范中医医院,2008年成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2017年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项目建设单位,2022年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项目储备库、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中医药),2023年入选“国家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湖南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示范性医院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获批成立湖南省中西医结合紧急医学救援指导中心。在2021年“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指标”考核结果中,进入全国前5%行列,成功挺进A+等级,综合实力迈入全国中医医院第一方阵。

一院两区发展格局。分设东塘院区和岳麓院区,其中东塘院区占地面积110亩、医疗用房16.88万㎡、临床科室37个、医技科室12个、开放病床2014张。建设中的岳麓院区占地面积164亩,计划总建筑面积14.2万㎡、规划总床位1480张。

名家荟萃人才辈出现有国医大师2人,全国名中医2人,全国人大代表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名,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30名,省名中医40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0名,博士生导师40名,硕士生导师161名,“十四五”中医药领军人才和学科带头人11名,高级职称481人,占比46%,青年教师368人,占比34%,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908人,占比85%。现有在院本科生1893人、实习生757人,在培人员1738人(研究生984人)。

学科专科集群发展。现有1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研究病种,1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1个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科专病循证能力提升建设项目,3个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2个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病种,7个国家级培训基地,1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中医药科研实验室。

科研成果创新不断。近三年,共获批各类中医药科研项目700余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3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24项,厅局级科研项目450余项,共获批科研经费4800余万元。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对各类科研课题配套经费1600余万元。期间科研成果呈迸发式增长,以主编编著学术著作85部;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近1200篇,其中SCI论文130篇、CSCD论文320篇;获批各类专利154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130项;获批省部级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15项,其中省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三等奖9项,获批各类学会科技进步奖66项。

综合功能完善齐备。2022年门急诊人次165.2万,出院人次6.55万,C/D型病例占比77.9%,手术台次1.75万,三、四级手术占56.29%。高水平完成胸痛中心、卒中中心、房颤中心、创伤中心、心衰中心建设,设立包括中心ICU、神外ICU、心内CCU、新生儿ICU、儿科ICU等重症救护体系,是长沙市首家开设120分站点的中医综合医疗机构,目前下设3个120站点。

中医特色优势鲜明。坚持中医为主的办院方向,引导临床科室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医药特色优势,鼓励医护人员使用中医药治疗及非药物治疗,率先在全国开展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治疗进病房。现有88项中医诊疗技术,43项中医护理技术,着力推广刘氏小儿推拿、潇湘三伏三九治未病保健技术等一大批湖南省专长绝技。2022年我院药品收入9.27亿,其中中药类收入3.97亿,占药品收入比例42.8%,系列院内制剂有20种,85个制剂文号,80余个科研制剂品种,年销售额8300余万。

一、 发展与定位

1、学院办学定位

第一中医临床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谨遵“天地人和,止于至善”的学院精神、“继承创新、术精德仁”的院训,以“传承国医精粹、服务大众健康”为办院宗旨,以“精诚仁爱、济世奉献”为服务理念,全面实施党委制定的“中医领尖、西医领先、人才领路、管理领航、医院领跑”的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的中心任务,明确目标、坚定信心,改革创新、扎实工作,大力开展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的中医临床研究,全面提高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能力,努力建设成为临床、教学、科研一体、中医药特色浓郁的现代化、综合性、研究型高质量学院(医院)。

2、人才培养定位

半岛手机版官网登录 第一中医临床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核心地位,系统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知识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深耕中医药特色,坚持把中医文化作为重要育人资源,形成“以德树人、以文化人、以仁医人”的教学模式,全方位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掌握坚实的中医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能独立处理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并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高级中医人才。

3、教学成效

第一中医临床学院教学工作硕果累累。通过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创新,充分发挥国家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作用,打造出一流专业及示范课程的“点—线—面—体”充实而立体的教育改革成效。

2021年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中荣获中医赛道金奖

201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大学生临床能力大赛一等奖

2019年第二届全国中医大学生临床能力竞赛一等奖

我院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中医骨伤科学和中医儿科学专业获湖南省本科一流专业建设点。近五年获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项。参编全国中医药行业规划教材、特色教材、数字教材等约82项,其中十二五、十三五和十四五规划教材主编11位,副主编13位,编委54位;有8本主编教材入选新世纪教材(国家级选题规划教材),1本主编教材入选21世纪规划教材;1本主编教材入选“十四五”全国高等学校中西医结合类专业规划教材。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3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6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9项。获批省级教改课题87项,发表教学论文100余篇。

学生历年本科学生就业率达90%以上,就业单位反馈良好,满意度达90%以上。在2021年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中荣获中医赛道金奖(全国季军)、201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大学生临床能力大赛一等奖、2019年第二届全国中医大学生临床能力竞赛一等奖、2018年第一届全国中医大学生临床能力竞赛二等奖。

三 亮点与特色

(一)立德树人“提正气”

强化三全育人合力,提升立德树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学过程牢牢把控意识形态,遵循“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通过开展课程思政、课程教学大赛、课程思政案例分科室收集、课程思政示范课等内容,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

1.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人文观

通过强化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在各教学环节融入思政教育,临床带教以身作则,坚持医德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医疗服务过程中充分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增强临床榜样示范教学,并以临床医生的医德行为规范严格要求学生并随时予以监督、指导。

2.提高学生“中医自信”的文化观

通过名医名师上讲坛,中医文化知识竞赛、中医科普等活动,强化学生“信中医、用中医、爱中医”的意识,增强中医文化自信和中医文化归属感。

3.给予学生“温暖如家”的归属感

搭建顺畅的“线上+线下”的交流沟通渠道,定期举办师生联谊活动,设立实习生值班室,建立相关机制,积极协调资源为意外受伤、心理障碍、家庭困难等学生提供必要帮助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生活,更快的成长,提高学生的归属感。

(二)三位一体“练内功”

1.传承中医经典

为了加深学生对经典的体会,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更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经典指导临床辨证施治的思维习惯,开展经典系列专题讲座、交流分享,如“学经典、悟临床”“华山论方”方剂知识竞赛等,脾胃病科的“晨读经典”、骨伤科的“经方解析”等,强调中医经典的“诵-背-考”以夯实记忆性知识的精熟度和中医药理论根基。

2.创新教学模式

一是各科室邀请名老中医开展中医经典教学查房。由名老中医针对病例讲解经方的应用和拓展,把抽象枯燥的中医经典、中医文献变得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显现得更加直观,更接近临床,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是开展跟师学习。以“名师工作室”“名老中医传承室”等为依托,增加跟师学习的过程考核,弥补课上知识的不足,培养临床技能。三是基于国家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训练临床思维。通过标准化病人情景模拟教学,构建思维训练体系,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以虚补实、虚实结合,弥补中医临床的局限性。以“教、训、操,考”为主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临床能力。

3.注重临床实践

学院(医院)基于模拟病房、模拟手术室、模拟诊室、模拟ICU急救室、模拟内镜手术室等模拟教学环境,通过早期嵌入式临床技能培训和常态化临床技能培训的方式,学生转变为医生,学生“沉浸”其中,培养学生在见到某病时,首先想它属于中医的何种病证,中医文献中如何记载这个病证,中医能否治疗,分析整个中医的诊疗思维过程。

通过在教学中实施“传承-创新-实践”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让经典回归临床,以立足临床学经典,培养学生对中医经典的学习兴趣,发挥自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既注重了中医临床技能的培训,也注重了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具有鲜明特色与引领示范价值。

(三)创新发展“强筋骨”

1.培养创新意识

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通过举办临床科研能力讲座,与老师一起参加学术研讨会、举行科研沙龙、科研文献阅读等活动,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科研素质,形成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

2.搭建科研平台

医学创新实验中心拥有先进的专业仪器设备和优良的实验室技术队伍,全面开放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研究,每年组织临床实验技能大赛,充分调动学生科研创新兴趣。

3.组织科研实践

积极吸纳学生参与临床科研课题设计,参与新药开发、自制药开发、临床药研、科研课题研究等,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临床科研创新能力。

关闭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半岛手机版官网登录 |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含浦科教园区 | 邮编:410208 | 电话:0731-88458000 88458111(传真) 湘ICP备05002960号 | 技术支持:恒远翼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