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场域着力做好高校暑期思想政治工作

发布日期:2020年08月03日文:万颖来源 :湖南日报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如何紧扣“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近日,半岛手机版官网登录 组织师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对其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等内容进行重点研习。大家深刻认识到,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做好高校暑假期间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多场域着力,主动作为、化危为机。

当前,我省疫情防控向好局面持续巩固,然而战“疫”这根弦依然不能松,高校尤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因为多数高校已进入暑期,相较于前一阶段的“停课不停学”,学生拥有了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泡”网、刷手机时间,对媒介的过分依赖,势必会影响其认知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面对升学、求职等的不确定性,学生容易产生迷茫、焦虑、恐慌等心理问题;少数西方媒体和网络大V虚构事实、炮制舆论,借机抹黑和攻击我国政治制度,处于价值观形成阶段的大学生面对真假难辨的爆炸式信息,容易产生思想意识上的波动。

——关切舆论场域,强化舆论引导

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角力场,在面对瞬息万变的公众话题和快速更迭的疫情热点时,要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感,主动发声、及时应对,切实提升暑期新闻宣传与舆论引导能力。

一是正确解读决策部署。充分利用高校报、网、微、端等自有媒体平台,对党中央、省委关于打赢疫情防控战中的全局性、关键性问题进行大众化解读和阐释,对如何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复工复学等工作提出具体对策;二是主动引领把握阵地。借助抖音、知乎、B站、微信、微博和QQ等校园主流传媒载体优势,通过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积极回应学生关切的问题,提高正面宣传质量和水平,形成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协同的全媒体、多形式、立体化传播态势,达到学生想听、愿看、乐学的传播效果;三是加强监管及时研判。充分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完善舆情监测体系,实现实时监测、及时反馈、精准溯源、有效应对。

——聚焦心理场域,增强心理免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人文关怀,组织开展心理疏导,稳妥做好疫情善后工作,防范化解社会矛盾”。大学生因为长时间宅在家中,活动空间减少、闲暇时间增加、社交活动减少、信息获取混乱、消遣方式单一,容易出现各种消极情绪。高校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要协同家庭、同辈群体、大众媒介,创建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筑牢大学生心理健康“防护墙”。

一是强化暑期心理状况摸排。建立学生心理状况信息库,针对有复学恐惧、心情忧郁、亲子冲突、社交恐惧等现象的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科学制定辅导对策,持续跟踪关怀关注,充分发挥辅导员尤其是朋辈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课教师育人作用;二是强化培育优良家风。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情绪状态、思想状况和行为动向,注重深层次交流,给孩子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同时加强与学校的沟通互动,共同守护学生心理健康;三是强化提升媒介素养。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把关人”环节明显弱化,导致一些大学生难以把握媒介信息的是非标准。要引导他们通过加强媒介知识学习提高媒介素养,面对纷繁复杂信息时具备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生产能力和思辨的反应能力。

——深耕文化场域,淬炼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高校作为传播知识的场所,应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下功夫,破解文化自觉不足、文化自信缺失问题。青年学子作为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应利用假期时间,通过观看优秀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熟读经典、参与平台学习等,了解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和独特魅力,自觉进行深入思考和比较,淬炼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要正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和价值,深刻领会其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潜移默化地增强文化认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个人学业、事业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半岛手机版官网登录 基地特约研究员)

关闭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半岛手机版官网登录 |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含浦科教园区 | 邮编:410208 | 电话:0731-88458000 88458111(传真) 湘ICP备05002960号 | 技术支持:恒远翼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