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我省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中西医协同救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省111家中医医院开设发热门诊,就诊人次2.46万人次;56家中医医院设置隔离病房,收治疑似患者800余人次;1.6万余中医药人员直接参与各地疫情防控工作;为重点人群和密切接触者提供预防用中药376万人次;向14478家复工复产企业发放中药预防药540.51万人份;确诊的1018例新冠肺炎患者中,981例中医药参与治疗,占96.37%,有效率达90%以上,我省成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在1000例以上首个清零的省份。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疫情防控是一场大考,暴露出我省中医药救治能力还存在明显的短板。
制约我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和救治能力提升的主要瓶颈
中医药救治能力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的核心,是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的体现。全面推动我省中医药事业发展,提升中医药救治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还任重道远。当前制约我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和救治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有:
一、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理念落实不到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发展中医药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中医药传承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但各地贯彻落实还一定程度地存在“上热下寒”“表实里虚”现象,个别地市甚至将辖区县级公立中医医院长期整体租赁承包私人经营。
二、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政策体系需进一步完善。现实存在中医药“话语权不够”“管就死,放就乱”的现象;医保和服务价格的中医药政策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中药饮片、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剂型和院内制剂的管理还未完全理顺;对借中医药之名牟利的“伪中医”“养生大师”“保健领域市场乱象”监管打击还不到位。
三、中医药自身传承创新与现代化管理水平需进一步提高。中医药管理体系不健全,大多数县没有设置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管理部门;中医药服务能力不足,特别是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薄弱;中医药人员与机构“西化”,临床疗效降低;人工种植养殖中药材和加工炮制不规范,部分中药材品质下降。
四、承载中医药发展主阵地的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大部分中医医院基础条件还不能满足临床需求,设备设施陈旧,我省仅有2家中医医疗机构作为市级的定点医院; 全省县级以上中医医疗机构基本无独立的感染病区,发热门诊、急诊、ICU、呼吸等科室救治能力薄弱,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全面提升我省中医药救治能力的建议
2020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中医院应急和救治能力。要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伍。”当务之急就是要进一步提升湖南中医药救治能力。
一、切实加大中医药公共卫生应急能力的投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西医协同机制,是提升我省中医药救治能力的工作前提。要加大中医医院感染救治能力建设投入,从省级层面进一步完善中西医协同救治病人的机制,实现中西医优势互补。
二、努力建设平战结合的中医医院,深入挖掘中医药特色优势,是提升我省中医药救治能力的根本之策。要进一步落实各级政府主体责任,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每个县市至少举办好1所规模适宜的中医医院,建立中医药服务的考核补偿机制。
三、加快培养具有中医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的中医疫病防治人才队伍,提高中医疫病防治能力,是提升我省中医药救治能力的核心关键。要依托省级中医医院、区域中医医疗中心等优势资源,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中医疫病防治队伍。
四、加快供给侧改革,培育好中医药产业体系,推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提升我省中医药救治能力提供物质支撑。大力发展中药农业,重点扶持一批技术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中医药企业,研发一批疗效独特的湖湘“名药”,提高临床疗效。
五、推动湖湘中医药开放发展,主动融入国际医药体系,是提升我省中医药救治能力的责任担当。密切同世界卫生组织和相关国家的友好合作,主动同国际社会分享疫情和病毒信息、抗疫经验做法,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加快湖南“中医药强省”建设,全面提升中医药救治能力,为抗击重大疫情提供坚强的保障是新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我省要抓住贯彻落实《中医药法》的机遇,弘扬湖湘中医“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神农尝百草的牺牲精神”,创造湖南中医药新辉煌。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半岛手机版官网登录 基地、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