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书记蔡光先同志在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会上的讲话(全文)

发布日期:2008年10月28日文: 综合  来源 : 宣传部

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辅导报告

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10 月9 日至12 日在北京举行。这次全会的重要议题,是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为什么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农村改革发展问题?《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我们中医院校师生员工如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中作出自己的贡献?这是我今天要讲的三个问题。

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农村改革发展问题的主要原因

总的来说,确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既是对改革开放 30 周年最好的纪念,也是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我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历程,是率先在农村起步并取得突破的。 30 年前,安徽凤阳小岗村 18 位农民摁下红手印,毅然实行“大包干”。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探索勇气,受到党中央尊重和保护。势如破竹的改革历程首先从农村起步、率先在农村突破,并以磅礴之势推向全国,形成不可阻挡的滚滚洪流。

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我们党始终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置于重中之重的地位,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农村改革的序幕,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多次召开中央全会,研究农村改革发展问题,部署农业农村工作。 30 年来,党中央就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先后发出 10 个“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全局,密集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这一切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

改革开放 30 年,是 农村体制改革不断取得重大突破的 30 年: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得到确立;粮食等农产品流通全面放开,农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体系逐步建立;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强农惠农政策体系初步形成;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逐步扩大,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框架着手构建。

改革开放 30 年,是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的 30 年:我国粮食生产先后跨上 7000 亿斤、 8000 亿斤、 9000 亿斤、 10000 亿斤 4 个台阶,创造了用不到世界 9% 的耕地养活世界近 21% 人口的奇迹。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禽蛋、水产品等产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改革开放 30 年,是 农村经济日益繁荣的 30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 134 元增加到 4140 元;农村贫困人口由 2.5 亿减少到 1479 万;农林牧渔全面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小城镇蓬勃发展,县域经济不断壮大,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亿万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 30 年, 是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发展的 30 年: 1.5 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交学杂费和教科书费, 7.3 亿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3566 万农村困难群众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放眼 30 年改革开放全过程,回望 30 年风雨兼程不凡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壮丽恢弘的农村改革发展伟大实践,不但使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而且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创造性探索,为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

成就举世瞩目,经验弥足珍贵,任务仍然艰巨。 2007 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 9.5% ,为 1985 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同期,城乡居民收入比扩大至 3.33 : 1 ,绝对差距达 9646 元,为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数字背后,折射的是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要求紧迫;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压力增大;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任务艰巨;农村社会利益格局深刻变化,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社会管理任务繁重。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放眼国际、审视国内,我们党深刻地认识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许多矛盾和问题的根源,也是未来改革发展的“瓶颈”。

从强调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到制定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近年来,党中央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思考和认识在不断发展和深化。党的十七大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出发,对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

2008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我国改革开放 30 周年。在这个年头召开的中央全会以什么为主题?全党全国都在关注。 2008 年 3 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研究决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

二、 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分六大部分、约 1.5 万字,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旗帜鲜明地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综观《决定》,认识上有新突破,理论上有新发展,政策上有新举措。

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它是体现科学发展观精髓的行动纲领

《决定》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通篇贯穿科学发展观的红线。《决定》明确指出,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指导思想所明确的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基本方向、根本要求,使人们豁然开朗。

(二)科学概括了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

“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一个“发展阶段”、一个“关键时刻”、一个“重要时期”,科学概括了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

对历史方位的准确把握,是作出战略决策的前提和基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键环节和突出矛盾,有了更为深刻、透彻的认识和把握,意味着在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意义更加重大、时机更加紧迫、任务更加繁重。农村改革仍然是我国改革的关键环节,农村农业发展仍然是我国发展的战略基础。

(三)提出了 6 个方面的 目标任务,全面描绘了农村未来美好图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之时,我国农村的面貌将会怎样?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6个方面的基本目标任务,让广大农民清晰地看到了未来生活的美好图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二 〇〇 八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明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要求,到十六届六中全会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重要措施,再到党的十七大对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涉及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是我们党对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想的进一步细化,为8亿农民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奋斗目标。

《决定》在总结农村工作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新时期农村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提出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必须遵循的 5 项重大原则: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始终把加强和完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

(四) 3大部署,勾勒了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路径图”

《决定》的第三、第四、第五部分,即“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为我们 勾勒了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路径图” 。

下面,我分别加以解释。

1、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决定》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紧紧围绕当前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抓住农村体制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重点部署了六大制度建设,即: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这一系列关于农村制度建设和创新的部署,是实现农村发展战略目标、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步骤。对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意味着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就是立足我国地少人多的基本国情,采取一系列措施,最大限度保护耕地资源和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就是要从农业投入、农业补贴、农产品价格保护、农村生态环境补偿等多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不断强化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和保护。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就是要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加快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为农村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就是要加快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就是要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不断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推进农村法制建设。这六大制度建设和创新,将形成促进城乡统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2、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决定》从 4 个方面提出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措施,从 9 个方面部署了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出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攻方向和政策举措,提出了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目标任务,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扩大农业对外开放作出了具体安排。

发展现代农业,核心任务是尽快改变我国农业基础脆弱、农业生产条件落后和发展方式粗放的现状,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发展粮食生产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稳定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不断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各地区都要明确和落实粮食发展目标,强化扶持政策,落实储备任务,分担国家粮食安全责任。抓紧实施粮食战略工程,推进国家粮食核心产区和后备产区建设。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向主产区倾斜,建立主产区利益补偿制度,加快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财力增强相协调,充分调动农民种粮、地方抓粮的积极性。

发展现代农业,要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科学确定区域农业发展重点,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引导加工、流通、储运设施建设向优势产区聚集。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要不断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争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加强农业技术研发和集成,尽快获得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优良品种。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要大规模实施土地整治,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搞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加快病险水库加固。推广节水灌溉。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

发展现代农业,要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立足可持续发展,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同时,扩大农业对外开放。

3、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决定》从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强化农村社会管理等 8 个方面,对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作出新部署,强调要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 8大举措 ,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措施。

长久以来,许多地方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来通盘考虑,城乡发展二元化结构的长期存在,不仅使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提升较慢,而且使城市发展特别是城市经济发展也面临后劲不足的问题,最终必然会制约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根据这一指导方针,把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提出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目标。这是我们党对8亿农民作出的庄严承诺,表明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更加重视解决广大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既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五) 3 个要求,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党的一个传统和重大原则,也是建设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决定》第六部分,也是最后一个部分,紧紧抓住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主线,着眼于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水平,对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提出了五点系统部署: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这五点概括起来就是三个要求。

要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切实体现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

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组织建设,始终是做好党管农村工作的基础。

要“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是整个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将以维护农民权益为重点,加强监督检查党的农村政策落实情况,切实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涉农违纪违法案件。这一系列具体部署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必将对建设文明、清廉、和谐的乡村产生重大而积极影响。

总之,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全面把握这一总体思路,就要着重领会好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的战略思想。

三、中医院校师生员工应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为我们描绘了农村未来生活的美好图景。我们在座的教职工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大家想一想,我们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可以做些什么?我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为农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一,认真学习、积极宣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帮助农民掌握党的新方针、新政策。《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内容丰富,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

比如,在《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里面,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一个重头戏,是一个很大的亮点。《决定》 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个政策怎么理解?“流转”,是指在农村土地所有权归属和农业用地性质不变的情况下,将土地经营权转移给其他农户或经营者。 关于农民土地流转问题,只要仔细学习 1984 年以来中央关于农村土地政策的所有文件,我们就会发现,我国没有一条政策和法律是限制农村土地流转的。《决定》明确指出,土地流转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这个原则,这是基本的政策导向,不得采取任何形式强迫农民流转土地经营权。《决定》还提出防止片面追求土地集中,在这一方面的政策与历来的法律和政策完全是一脉相承的。为了解农村土地流转情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 2007 年在全国调查了 2749 个村庄,调查数据令人吃惊, 2749 个村庄中有 23% 已经把一部分土地甚至全部土地转包出租给他人耕种,沿海发达地区比例更高,有美国专家看到这个调查数据说,中国农民自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率在发展中国家几乎是最高的。 在有着“中国粮仓”之称的农业大省河南,目前流转的土地为457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4.8%。在河南流转的土地中,三分之二是因为农户外出打工或者因为地太少单种不划算,农户间便私下达成口头的协议,进行土地租种,解决了“有人有地不种,有人没地想种”的问题。而其余三分之一土地流转则包括农业企业到农村承租土地进行规模化、高效的生产;农民直接以土地使用权入股成立专业合作社;种粮能手通过转包获得土地,成为种粮大户等。全国许多农民通过流转土地,实现了规模经营,土地耕种效率提高。随着土地流转数量的不断增加,后一种情况将呈现上升趋势,农民和农村土地将加速“动”起来。 为防止一些地方政府利用权力来干涉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决定》明确用了“三个不得”: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大家要注意,“流转”也和“买卖”有着本质区别。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是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双重经营的基础上发展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并不意味着向土地私有化的方向上走。买卖涉及到所有权。根据目前中国宪法规定,农村土地所有权属于集体,农民只能依法进行使用权而非产权的转让,且为保护耕地18亿亩红线,转让过程中也不能随意改变耕地用途,因此买卖和流转二者完全不同。

又比如,为加大支农惠农步伐,继 2007 年 1 2月起在山东(含青岛)、河南、四川三个省份启动“家电下乡”试点,财政部和商务部近日联合下发通知,决定将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至12个地区,包括内蒙古、辽宁(含大连)、黑龙江、安徽、湖北、湖南、广西、重庆、陕西等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两部门联合下发的最新《家电下乡推广工作方案》,家电下乡在各地区实施的时间统一暂定为4年。山东(含青岛)、河南、四川等省和计划单列市可以执行到2011年11月底。内蒙古、辽宁(含大连)、黑龙江、安徽、湖北、湖南、广西、重庆、陕西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从2008年12月1日开始,到2012年11月底止。新方案沿用了先前试点的财政补贴政策和补贴资金安排。对实施地区农民购买财政补贴家电下乡产品,国家财政比照出口退税率,直接补贴农民消费者。彩电、冰箱(含冰柜)、洗衣机、手机均按产品销售价格的13%给予补贴。补贴资金由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共同负担,其中,中央财政负担80%,省级财政负担20%。每户最多可购买一台(件)。象这样的好政策,大家要多向家人宣传宣传。

第二,积极关心、支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包括到农村创业、引导学生到农村就业等。

我先讲讲 2008 年 10 月 17 日出的《半岛手机版官网登录 学报》刊登的《周日宝:深山“老农”本是大学教授》这篇文章。大家可能都看到了。从 2005 年开始,湖南省在湘西自治州开展了选派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到目前为止,试点范围已扩展到全省 14 个市州的 65 个县市区,有 2100 余名身怀绝技的科技特派员,离开自己舒适的办公室或者先进的工作岗位,毅然奔赴广袤的田野和大山深处,同广大农民朋友一起在水稻田里,葡萄架下,猪羊圈里,山村医院,手把手地为农民传授科学技术,帮助落后的山村医院培养技术骨干。周日宝是我校药学院的教授。 2007 年 4 月,他作为长沙市首批科技特派员之一,被选派到浏阳市腾达中药材科技贸易有限公司,入驻公司以来,他指导基地建设了 50 多亩药用植物良种繁育基地。同时,还先后为公司和基地周围药农举办了多期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培训班,培训学员 100 多人。平时,不定期地培训药材基地的技术员和药农,及时解答技术问题。而在来公司当任特派员之前,他已经完成了湖南省大宗道地中药材种质资源的专题研究,而且 2005 年申报的“湖南省大宗道地药材种质资源、 GAP 及 GAP 基地建设的研究”获得了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湖南省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工作中,他将这一项目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在公司各种药材的生产实践中,开展了百合、玉竹、木瓜等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并将其中的一些成果就地转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此同时,他还注重产学研结合,建立利益共同体。目前,他已经在该公司的药材种植基地开展了多项国家以及省市科研项目的试验研究工作,均取得了满意的试验研究成果。同时,还积极协调将公司的中药材种植基地确定为半岛手机版官网登录 的教学实习基地,并经常带着研究生到这里进行科研教学。除以技术参股外,周日宝个人还投入 20 万元资金参股公司药材基地的种植项目,与企业结成了经济利益共同体,形成了长期的伙伴关系。

同志们,我们学校人才济济,能人很多,我们能不能也象 周日宝 教授那样,到农村大显身手!

我再讲讲“村官”。中共中央组织部等部门决定,从 2008 年开始,用 5 年时间选聘 10 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从 1995 年江苏省率先招聘大学毕业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至今,大学生当“村官”的探索已进行了 13 年。在农村青年进城打工的热潮中,一批批大学生走向田野,当上“村官”。 光明日报最近组织的对大学生“村官”的社会调查中, 90 %以上的村民对大学生“村官”抱有较高期望,超过半数的村民对大学生“村官”计划表示赞成,对大学生的作用给予肯定。这项调查报告说,从 2005 年起,北京、四川、江西、福建、青海等 18 个省区市先后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到 2008 年 2 月底发展到 28 个省区市,其中 17 个省区市启动了村村有大学生的“村官”计划。一方面,当“村官”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一种办法;另一方面,大学生“村官”为农村传播了新知识新思想,推广了新技术新方法,并改进了工作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对农村社会经济建设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

我再还想讲讲农村的公共事业发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到 2020 年,要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这为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描绘了新蓝图,顺应了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农村公共事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发展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长期以来,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建设等社会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上学难、看病难、饮水难、行路难、养老难等成为影响农村生产、农民生活的“拦路虎”。近年来,党中央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方针,实施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公共财政支出更多地向农村倾斜,农村社会事业有了较快发展,公共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国家财政保障范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覆盖 31 个省区市, 3688 万农村居民成为低保对象,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逐年加快。但是也要看到,由于长期以来农村公共服务方面欠账太多,目前城乡公共服务水平仍然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差距更为明显,我们面临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推动农村公共事业快速发展,要按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的要求,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财力增强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切实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扶贫开发、防灾减灾、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加快改善农村民生,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我们可不可以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农村设立更多的医院,将更多的医生派到农村去?我们可不可以利用我们的专业优势,在农村办一些集养老、康复于一体的机构?我们可不可以办一些集生产加工、观赏于一体的中药农庄?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可以大有作为。

同志们!

“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我们一定要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的部署和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定改革决心和信心,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展望未来,完全可以相信,随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贯彻落实,我国广袤的农村必将发生更宏伟的发展,广大农民群众必将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关闭

相关新闻

学校微博

最新图文

版权所有©半岛手机版官网登录   |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含浦科教园区  |  邮编:410208  |  电话:0731-88458000 88458111(传真) 湘ICP备05002960号 |   技术支持:恒远翼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