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走在正确道路上

发布日期:2019年05月06日文: 肖卜文 陈瑞来 来源 : 光明日报

坚定走在正确道路上

肖卜文 陈瑞来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文章强调,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道路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战略性、针对性,为党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指引。  

阐释了道路问题的重大意义。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不同的国家因为选择了不同的道路而拥有了不同的历史与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我们能够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走出了正确道路是根本原因”。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道路之于国家、民族乃至个人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把我们党对道路问题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明确了道路选择的评判标准。什么样的道路才是好的道路?一个国家和民族选择的道路好不好究竟由谁说了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条条大路通罗马。谁都不应该把自己的发展道路定为一尊,更不应该把自己的发展道路强加于人”,“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他强调,“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只有能够持续造福人民的发展道路,才是最有生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这些重要论述,旗帜鲜明廓清了一系列模糊认识和错误言论,体现了我们党在道路选择和评价标准重大问题上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自信。

厘清了中国道路的历史脉络。路从何而来?正确的道路如何开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7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由此勾勒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路走来的节点坐标和壮丽图景。针对中国往何处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中国道路的历史源流、文化渊源、发展脉络、未来前景,体现了宏大的历史视野和透彻的历史眼光。

诠释了中国道路的丰富内涵。中国道路是一条什么样的路?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些问题给出了明确回答。他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他还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习近平总书记还结合治国理政实际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等一系列关于道路的重要命题。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中国道路的社会主义性质、实践主体和最本质特征,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道路丰富内涵和本质规定的深刻把握,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明确了中国道路的实践要求。我们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面向未来,我们应该如何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向未来,我们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他强调,“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与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伟大的理想,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走好中国道路的方针原则和实践要求,为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方法论。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四个自信”,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指明了中国道路的前途命运。中国道路能不能走得通、走得远?这条道路能给中国带来什么,对世界又有何影响?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能交出什么样的答卷。在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这条路能走得通、走得远。我们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把这条路走得更踏实、走得更好”。他强调,“中国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开创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社会主义这一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变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成功道路和制度体系。这不仅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而且为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提供了具有充分说服力的道路和制度选择”。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中国道路的历史走向和世界意义,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道路自信以及为解决人类共同课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自觉与担当。

创新了中国道路的话语表达。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中国道路如何更好地被国民认同、被世界理解?如何将中国的道路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这就要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在带领全党不断开拓中国道路的同时,不仅提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标识性概念,还形成了形象生动的话语体系。比如,把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形象地概括为“中国梦”;把选择适合本国实际的制度和道路形象地说成是“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鲜明表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形象概括了中国道路的生态意蕴;用“打铁必须自身硬”表达了加强党的建设的必要性。这些重要论述,以一系列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创新了中国道路的话语表达,迸发出直指人心的力量,让中国道路不仅变革中国,而且影响世界。

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续奋斗、接力探索的结果,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推进。马克思曾经写道:“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我们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道路问题的重要论述,就是要坚定道路自信,以志不改的韧劲、道不变的恒心,以“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的豪情,在历史前进的逻辑和时代发展的潮流中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

关闭

相关新闻

学校微博

最新图文

版权所有©半岛手机版官网登录   |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含浦科教园区  |  邮编:410208  |  电话:0731-88458000 88458111(传真) 湘ICP备05002960号 |   技术支持:恒远翼展

Baidu
map